【在那烟雨中的文字】骤雨中闹市的景象
时间:2019-08-19 00:50:09 来源:早教700网 本文已影响 人
在那烟雨中的文字【1】
江南烟雨,似乎是愁的代名词,在文字中,我们和江南烟雨相约了几千年,在让人生愁的江南烟雨面前,我们又和文字相约了几千年,烟雨中我们相识了带着娇愁美的佳人,
也相识了带着满腹忧怨的才子,还相识过带着清愁的文人骚客。记忆中的那些过往的历史记载,或缠绵悱恻,或悱恻缠绵。
如果在暮春的烟雨中抚琴一曲,并在脸颊露着不易察觉的浅笑,那么,在荷花初绽的时节一定会遇到惊喜,此时,音乐的旋律将是高山流水般的动人心扉。如果在晚秋的烟雨中抚琴一曲,
然后看着寒池残荷,音乐的旋律将是凄凄婉婉,不由得会使你心生怜悯,那时的天空将会有一颗诗的流星陨落,而让情境更加凄婉。
一些曾经的文字片段,似经过情感玉液的浸泡,勾勾撇撇,横横竖竖,表现着生命中的感人情节。当某一段生命空间飘来乌云时,此时的文字语言,总是闪烁着晶荧的泪滴。历史演绎的悲怆,流淌着涓涓涩泪,浸染着千古的凄美故事。
在烟雨中沉思凝眸,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又在新的“寻寻觅觅”中让人浮想联翩。在文字里映衬并折射着春的放纵,夏的热烈,秋的忧郁,冬的沉思;在文字里斜映着月下的凄影,花的愁容;在素洁的笺疆,
又是一阕凄美的新词。有时在烟雨的凄梦里独自一人神情恍惚地驾驭一叶孤舟漂泊在浩瀚的墨海。为追求而奔走不息,也许,只是生命中的千万种形式之一。在几千年的烟雨中,古人和今人都不乏在文字的疆场把爱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诗词依旧缠绵、依旧缱倦,不断叹息,叹息在秋风中飘零的落叶,把晚秋的烟雨天渲染成一派凄凉景象。很少有人在凄迷的秋风秋雨中灿烂着心情。
说到烟雨,好象更多的是指梅子雨、春雨,那迷离的江南雨,总是透着优美的韵律,总是让多情的诗者醉在潇潇的梅雨季节中。
在江南春季的烟雨中,那一顶顶诗者眼里的花雨伞,就是一行行飘逸的诗句,在烟雨中极具灵性,在这样的情境里,诗者在沉醉中吟哦。那一顶顶花伞下,有无数对曼妙的恋人,在烟雨中酿造着憧憬中的甜蜜,放飞着无暇的梦幻。
烟雨中从枝间滴落的音符,弹奏着一望无尽的花红柳绿。谁能在那纯朴的天籁声中,品出那尘间真爱的深浅与美妙?烟雨中吟一曲《牡丹亭》里的“惊梦”,在呓语中倾诉,若真若幻。
烟雨中的琴声如泣如诉,音符能让每一滴雨珠都浸透着未知的深情。烟雨中参涔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能让每一个细胞充满诗意的愁情。烟雨中去品读蒋捷的“点滴到天明”,更能释疑那国破家亡的缕缕哀怨。
烟雨中的文字,在茫茫的苍宇间感叹,感叹红尘中未尽的心愿,感叹尘世间的残缺与美好,感叹无数新生命的萌生。烟雨中执一顶江南花雨伞,可撑起诗者漫宇的诗情,掬一捧江南春雨砚墨,可造就满庭绚烂的画意。
行走在江南烟雨中【2】
小暑,行走在前往江南的路上。第一站是江北扬州,看见老城区飞檐翘角的楼宇,旧貌新颜,风景依旧,我却以为到了江南。就想起早年难得的一次出差,第一次到扬州,因事急,长江轮渡慢,等不及回一水之隔的镇江老家,
匆匆浏览了个园,瘦西湖,平山堂,像王安石当年那样,大有“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慨。此后多次来此,总有这样的感觉。“十年一觉扬州梦”,今又来扬州,隔江相望的故乡,你还好吗?
入住萃园酒店,当地一位村书记请我们吃饭,席间才知道,原来是响水人。一位外乡人,在此取得当地人的信任,当上村书记,定有他的过人之处。
晨起,走到宾馆庭院,一阵悦耳动听的乐声引我到庭院。循小径随意徘徊,只见园子中央为一土阜,花木扶疏,竹石亭立,小桥流水,叮咚作响,饶有城市山林之雅致。典雅洁净的厅堂居其中,围廊四绕,古色古香。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及至大门外,
见到萃园的介绍,才知道,我一不小心撞见了这座东临小秦淮的故园的历史。清宣统末年,我的丹徒同乡前辈包黎先大师筑大同歌楼于此。可以想见当年裙屐琴樽、几无虚目之盛况。民国七、八年间,盐商集资改建此园。后日本高洲太助主两淮稽核所事,借寓园中。
抗战时为汪伪师长熊育衡占据,改名“衡园”。解放后萃园改为市人民政府第一招待所。
回身再看那萃园,亭台廊屋,相连相属,古朴庄重。山树池石,红栏环绕,点缀其间。更有3棵百岁以上的瓜子黄杨,至今枝叶繁茂,苍老虬劲,其中最老的一棵树龄达240岁。其整体布局可谓格调高雅,别出心裁,小巧玲珑,尽显江南园林之特色。
一位扬州的政府官员私人请我们吃早茶,什么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水晶肴肉等,一道道上来,形态精致,滋味醇和,尽显南北兼容的饮食特色。扬州菜的菜品在烹饪上善用火候,讲究火功。非常有名的菜品有扬州满汉全席,
堪称中华第一满汉全席。我仿佛吃出了淮扬菜深厚的饮食文化和扬州悠久的历史。
吃茶时,主人将他的经历娓娓道来,原来他也是响水人,就想起昨晚那位村书记的经历,简直可写一篇《响水人在扬州》的散文小说。可见,国人早已打破地域、习俗、文化的界限,人不分东西,地不分南北,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突然就下起了小雨,它淋湿了我的发,淋湿了我的衣,也淋湿了我的心。
晚上,我们来到了南京,下塌新街口的一家宾馆,又下起了大雨。临窗眺望,烟雨迷蒙,江南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遥望镇江老家,儿时的情景像过电影似的历历在目。哦故乡!我又来到你的身旁。
穿行在高楼大厦的夹缝中,现代气息扑面而来。穿梭于新百、金鹰等商厦之间,感受到人民生活的幸福,甚至有些奢秽。那是当年想都不敢想的呀!
此行的任务是采访诸位老革命和老领导,当我得知一位领导正在现在的第二故乡时,便急急忙忙赶回。家里也在下雨,是我把江南的雨带到苏北,还是苏南苏北的雨已经连成了一片?呵呵,在这个和谐社会,已经不分苏南苏北,不分它乡我乡了,
我的故乡情结应该有所了结了。我打江南走过,这大概就是我此行的一点感悟吧。
当雪山飞鸿文学平台在微信中问起我关于节气的文章时,才知道,原来已经到了小暑节气,我忘了人家的约稿。喜欢写节气系列短文,关于小暑的文章让我给耽误了。哦小暑,我走在江南江北的烟雨中,还是你走在江南江北的烟雨中?在家中急急地敲击键盘,
补写下这篇短文,权作交差吧。
烟雨中的穿行【3】
一个下雨的午后,闲座无事,我在家中阳台泡一壶川红早茶,随手翻开了一本书,读到了这样的文字:
“撑着油纸伞,独自仿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这小巷到底有多长?
仿徨的人有没有走到过尽头?
这冷雨究竟飘了多久?
孤独的寻梦者抬头久久望不见阳光。丁香清幽,烟雨深处,长久的梦想被慢慢冻结,在伊人擦肩的一瞬,所有情结像被狂风吹乱的书页,怎么拼贴也无法完整。然而,我们离不开那场烟雨,也离不开雨中盛开的那把伞。”
天空中仍然飞舞着散落的雨花,我突然有了去古镇李庄的冲动,想在李庄悠深的古巷中寻找丁香的清幽和打着油布伞的伊人。
崭新的盐李(宜宾盐坪坝——李庄)公路,汽车在湿漉漉的路面急捷行,路面水渍在车轮的碾压下发出轻轻的呻吟,并呈线状飞散。
烟雨中的李庄,与平日又有不同,少了平日繁华嘻戏,多了雨中宁静,少了平日车马之喧,多了一些清幽灵气。
街巷丛林,深巷点缀,一年数次重游,说不上与李庄有缘,但总期待再次相遇,深巷驻足,看古巷墙体斑剥,看朱门绿绣,看高墙蓬草,看乱石铺道,抑制自己内心世俗浮燥,品味李庄古镇趣味。
李庄在细雨中沉默不语,我也静静地穿过一条又一条的深巷,小巷虽无语,但小巷周围的院落,青砖灰瓦,却不能掩饰历史的沧桑与厚重。
早在千年以前,李庄就有了僰人的脚迹,唐宋以来,文人汇集,黄庭坚曾居李庄对岸【涪溪】福溪,著文吟诗,近代,李庄十六字电文(注1),更造就了李庄人文历史上厚重的一笔。
上万学子,专家,梁思成、林徽因,李济、董作宾………永远刻在了李庄的深巷古庙中,当年他们受到李庄人民的热情接待,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李庄为他们布置了一张平静的书桌,六年的岁月,李庄为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脉香火,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
转过街角,累了,我停留在席子巷,斜坐在青石阶上,看老街居民带着小孩从巷子经过,小孩那轻盈的碎步,巧妙的避让浅淌的积水,但也有时大意,被大人轻嗔二句。
我的思绪仍沉静在书中的情节,希望在古巷转角,看到一个打着油布伞的素衣女子,想象着她的清丽,想象着她微笑的回眸,在雨巷中在为永恒。
我短暂的穿行,不异于一次繁华的穿越,渐行渐远的车轮将李庄古镇扔进烟雨中,我或许有许多留恋和遗憾,不知何时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