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1.圆柱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时间:2020-04-08 08:22:37 来源:早教700网 本文已影响 人
3 圆柱与圆锥 1.圆柱 第1课时 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17~19页及练习三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
掌握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明确圆柱的底面、高与侧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2.经历自主探究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比较、归纳能力;
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的图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通过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感受用数学思想探索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发展空间观念,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理解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模型、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一组实物图。(其中有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它们有什么特征? 2.教师展示圆柱形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它和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一样吗。它是什么形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柱。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一)认识圆柱: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形物体,认真观察,发现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
(二)学习例1。
1.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
引导学生观察、触摸圆柱体实物,说一说:圆柱由几部分组成?并适时讲解: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做侧面。
组织学生观察:底面和侧面各有什么特点?(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圆形,侧面是曲面) 2.认识圆柱的高。
(1)出示两个高矮不同的圆柱提问:哪个高?哪个矮?引导学生得出圆柱的高的定义: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2)课件出示圆柱的高,并演示画法。
(3)出示装满牙签的圆柱形牙签盒,引导学生感知圆柱高的特点: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4)指导学生用直尺、三角尺测量圆柱的高。
3.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把它快速旋转,让学生观察: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形成的圆柱和长方形有什么关系? (三)学习例2。
1.感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形状。
教师拿出圆柱模型,并拿剪刀沿高把侧面剪开。让学生观察:剪开的侧面是什么图形?还可以是什么图形?如果斜着剪,会是什么图形? 用长方形纸板卷成圆柱形,成为圆柱的侧面。反复地形成、打开、形成、打开。小组合作,通过操作观察,想一想: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侧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与圆柱的侧面有什么关系? 2.归纳总结: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的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一条边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相邻的另一条边长等于圆柱的高。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2题。
2.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1、2题。
五、拓展提升 1.一个圆柱形蛋糕盒的底面直径是20 cm,高是15 cm,用彩绳将它捆扎(如图),打结处在圆心,打结部分长30 cm。所用的彩绳全长多少厘米? (20+15)×4+30=170(cm) 2.用一张长25.12 cm、宽18.84 cm的长方形纸围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形纸筒。你可以得到这个圆柱的哪些信息? 示例:圆柱的底面周长是25.12 cm,高是18.84 cm。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三第1~4题。
观察实物图,回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举例。
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后汇报。
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结果: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
小组合作操作,观察并讨论后汇报结果。
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第1题可以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
第2题是开放性题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可以在课下进行。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注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借助实物展示、动手操作、课件演示等教学手段,有效地利用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圆柱的表象。
不足之处:这节课上存在两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这不是学生以往熟悉的,所以少数学生不太适应。
教学建议:课上多操作多演示,课下以小组为单位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