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_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2.圆锥第1课时,,圆锥的认识,人教版
时间:2020-04-08 05:05:40 来源:早教700网 本文已影响 人
2.圆锥 第1课时 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31页、第32页例1及练习六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认识圆锥;
知道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掌握圆锥的特征;
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2.经历圆锥的认识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圆锥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锥实物及模型、直尺、直角三角形硬纸。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回顾圆柱的特征是什么以及什么是圆柱的高,圆柱有多少条高。
导入:前面我们认识了圆柱,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新的形状——圆锥。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 圆锥的外部特征认识。
引导学生触摸圆锥模型。类比圆柱的特征来研究圆锥会有哪些特征。
学生汇报:有一个顶点、两个面(包括一个底面是圆形,一个侧面是曲面) 教师拿出圆锥模型,展开它的侧面,可得到一扇形。由此可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2.研究圆锥的高。
提问:这个圆锥有多高呢?从哪开始测量呢? 教师用课件演示圆锥的高。因为圆锥的高在内部,不能直接测量,所以我们要把它移出来再测量。
教师演示测量方法:
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把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圆锥的高。
学生利用学具测量手中的圆锥的高。
3.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教师演示:拿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硬纸,绕着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
然后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并讨论三角形与圆锥之间的关系。
小结: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锥只有一条高。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六第2题。
五、拓展提升 1.沿圆锥的高将圆锥平均分成2份,增加了( 2 )个面,形状是( 三角形 )。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3 cm和4 cm。绕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旋转能获得几个不同的圆锥?它们的底面直径和高分别是多少? 两个底面直径是6 cm,高是4 cm;
底面直径是8 cm,高是3 cm 六、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圆锥有哪些认识?你还有什么问题? 七、作业布置 《阳光同学》配套练习中的相关题目。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认真研究,同桌交流。活动后汇报。
学生自学,寻找答案。
拿出学具,按照教师的演示动手测量圆锥的高。
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后得出:绕着的直角边的长等于圆锥的高,另一条直角边长是圆锥底面半径。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学生充分讨论后,得出结论。
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加强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合理运用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不足之处:不能把圆锥和圆柱的比较进行到底,这样学生不能充分认识圆柱与圆锥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建议:利用表格形式对比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这样把知识串联起来,从而使认识更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