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认识和市场体制的进步
时间:2019-04-07 12:18:06 来源:早教700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40年最大的历史进步,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20世纪中国的一大创造,也是奠定中国发展奇迹的基础。每在重要的市场经济发展时期,遇到重要的改革难题,都有重要的市场认识突破和理念进步为先导,反之亦然,没有这种突破和进步,改革发展就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关键词】市场认识 市场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现代市场体制的成长,不同于西方主流国家的自然历史路径,而是由执政党转变理念,改造计划体制,坚持制度创新顶层设计领先,走自己的路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表现出一个鲜明特点——市场体制改革以市场认识的进步为先导,特别是以执政党市场认识的进步为先导。
市场认识和市场体制的进步主要经历两大阶段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自1978年始,执政党市场认识的进步和市场体制改革可以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92年十四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发展阶段;第二阶段从1992年召开十四大至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又有三个特别重要的历史节点。
第一个历史节点,是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重要思想,成为执政党传统经济思维的第一个关键性转变。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一个里程碑,意味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同计划经济制度正式分手。由此转变开始,我们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入反思和批判,对新体制的大胆理论探索,以及在城市和农村经济中引入市场机制的各种改革实验,如国企改革、农村承包制改革、价格改革、特区建设等,才真正全面开展起来。
第二个历史节点,是1987年十三大政治报告提出了“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命题,并提出建立市场体系的实施方针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可惜十三大提出的市场命题及其实施方针,并未被当时理论界普遍接受,更重要的是由于种种复杂政治经济原因,也未被当时执政党的最高权力层普遍接受,反而在一个时期成为被怀疑甚至加以批判的东西。结果,思想认识反映到现实生活,导致当时市场改革正在实践探索的一些领域陷于停顿,例如已经兴起的股份制改革、证券市場运作等,无法深入进行下去。
第三个历史节点,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纲领。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重申十三大的改革路线,中央决策机构在此基础上审时度势,经过充分讨论征求意见,在十四大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彻底站在了思想制高点上。由此,学界和政府部门长期争论的体制性质问题尘埃落定,市场经济和市场体制不再是学术讨论的一个选项,而是执政党的一个改革纲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实践也从此展开一个新局面,由此开始,只要对发展有利,几乎所有市场经济的东西都不再有禁忌了,所有现代国家使用的市场工具都可以引进、模仿、改造和加以使用。
十四大政治报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执政党的思想空前统一,1993年召开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又对市场改革的目标和实施方案作了全面阐述。至此,好像对市场经济和体制的认识已经清楚了、到位了,但实际上,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矛盾要复杂得多,市场认识过程远远没有结束。
1992年“十四大”到2012年“十八大”,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初步建立阶段进入深入发展阶段,市场改革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涉及的体制机制矛盾更加深刻。从现实状况看,我们的市场体制,国家主导市场经济的力量较为强大,不但政府调控和规划经济活动的“软实力”强大,政府经济部门影响资源配置的“硬实力”也比较强大,同时,腐败导致权力寻租的情况也较为普遍……,这样的市场模式——尽管是发展过程,如果“硬化”下来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从理论视角看,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非典型、不完善,无法在主流经济学教科书里找到相似的模版,很难得到成熟理论体系的完整逻辑说明。
这些情况告诉我们,即使执政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规划了实施方案,构建了初步框架,如果市场认识不能继续深化,改革过程不能继续深入,就谁也不能保证未来发展不会走到偏离目标的方向去,2012年党的十八大,成为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节点。十八大报告从实际出发,对当下深化经济改革亟需解决的市场认识问题作了新的集中概括,一个是产权制度产权平等,一个是市场地位作用,分别对这两个问题作了新的论述,引起国内外学界高度重视,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十八大以来对市场认识问题有两个重要进步
党的十八大的一个理论特色就是执政党在重大市场认识问题上有两个重大进步,一个是产权制度产权平等问题,一个是市场地位作用问题。对此,十九大报告有一个总结性说法,即“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
第一个进步是关于产权制度——产权平等问题认识的进步。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制度,常常被称为“市场制度之基”。一个良好产权制度的第一性征就是平等,即社会所有物权人的财产权平等,不唯此就无法真正做到等价交易、平等竞争,就没有市场规则的合理基点。但是,中国发展市场经济构建良好产权制度,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
按照传统社会主义的经济定位,公有制和公有制经济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非公有制的东西没有生存合理性。改革开放后,我们虽然引入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非公企业和资本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具备相当规模,但实际上,产权平等问题并未得到真正解决。党的十八大后,在执政党的重要文件中,对产权制度产权平等的认识有了重大突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这段论述内容深刻、意义重大,具有思想领先性。这段论述用简洁明确的语言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产权无论公有制经济或私有制经济一律平等,一律受到同等保护,一律没有所有制高下等级之分。这是执政党关于产权完全平等的郑重宣示,为破除产权等级产权歧视鲜明立论,为建立市场公平竞争和社会长治久安奠立坚实的产权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