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新统编版】三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0-04-08 05:06:43 来源:早教700网 本文已影响 人
1.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 《绝句》一诗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清新明丽、生机盎然)的图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表达了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衢道中》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曾几,写了作者(初夏时)行于三衢山道中所见的幽静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愉悦欣喜)的心情。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含义,想象画面,并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你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几幅春景图,配乐,学生说感受) 2.小结导入: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绝句》。(板书课题,师简介杜甫) 二、自主读文,初读感知 1.播放配乐诗《绝句》。(课件出示相应的画面,播放配乐朗诵) 2.读词语:这里还有一些词语朋友呢,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读?(课件出示词语,注意指导读准音调)迟日 泥融 燕子 沙暖 鸳鸯 3.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1)课件出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练读,师生读。
三、细读感悟,深入探究 1.默读《绝句》,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春天来了? 2.课件出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指名读,思考:“迟日”是什么意思?(春季太阳落山渐晚)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温暖的太阳,青山绿水,鲜花,绿草) (2)师小结:多么美的春景!多么温暖的春风呀!谁愿意来读一读这句诗? (3)指导朗读:语调轻柔,读出春风的柔和、春景的美丽。
3.课件出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泥融”是什么意思?(泥土湿软)你们从这句诗中又读懂了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鸳鸯在沙滩上晒太阳。) (2)小燕子来回地飞着,在干什么呢?(衔泥筑巢) (3)想象后两句诗展示的画面,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并指导朗读。
(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4.男、女生进行朗读比赛,看谁读得好。
5.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师小结:这首诗的前两句勾画出了由迟日、春风、江山、花草构成的阔远而明丽的春景,后两句具体描绘衔泥的飞燕、安睡的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春光无限的春景图。(板书:春光无限) 6.请你认真地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关于这首诗的题目“绝句”,你有哪些了解?(课件出示资料) 绝句,是一种古诗体,每首四句。如果每句诗都有五个字就是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如果每句诗都有七个字就是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四、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
(1)“燕”字,“廿”是燕子的头,“口”是燕子的身子,“口”左右两边形成的“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
(2)“融、鸳、鸯”这些字笔画繁多,书写时笔画要轻细,使其密而不挤。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1.你还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诗句?读给同学们听听吧。
2.多么迷人的春天!请你也当当小诗人,写几句赞美春天的诗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绝句》,默写最后两句。(同桌互评)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绝句》,感受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今天我们来看看春天的江水又有怎样美丽的景色。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吧!(课件出示《春江晚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板书诗题,师简介惠崇和苏轼) 二、初读古诗,理解词语 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对照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2.汇报读。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指名读) 3.学习重点词。(课件出示重点词的意思)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
欲上时:指河豚将要逆流而上产卵的时候。
4.配乐朗诵,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再读古诗,探究诗意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我们能从诗中哪一句知道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春江水暖鸭先知) 2.诗中都写了哪些春景呢?(竹、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河豚) 3.课件出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指名读。
(2)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它们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回暖。) 4.课件出示: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指名读、齐读。
(2)学生自读,集体交流。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正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正是河豚洄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5.描述全诗画面,背诵古诗。
四、归纳学法 1.今天,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但理解了诗的意思,还会背古诗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才是怎样学这首诗的。
2.学生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课件展示学法) (1)初读感知。(2)理解诗意。(3)体会意境。(4)反复吟诵。
五、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熟字加偏旁:宗+山=崇 户+艹=芦牙+艹=芽 3.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教师范写,提示重点笔画。
“惠”:右上部没有点,中间的提上有一点。
“芦”:下部是“户”,不是“卢”。
“崇”:上窄下宽。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代诗人曾几写的古诗。(板书课题) 2.简介诗人曾几。(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1)(课件出示生字)要求把字读准确。
(2)自由读,指名读。
(3)师生共同正音:“泛、减”是前鼻音。
(4)开火车读,齐读。
2.教师范读,男女生分组读。(课件出示划分朗读节奏的诗句)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三衢道中》。(课件出示问题) (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三衢山的?他的行程路线是怎样的? (2)作者沿途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注释和插图想象画面,小组交流。
(3)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1)课件出示问题。
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给人以的感觉。
指名回答。(日日晴 喜悦) (2)读第二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却”是什么意思,这句诗写了什么。
指名回答:“却”在这里是“再”的意思。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3)哪句诗是作者沿途所见?(课件出示第三、四句)想象交流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不减”“添”分别是什么意思?(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添:增添。) 正当诗人游兴高涨的时候,看到树上美丽的黄鹂,听到其叫声,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课件出示后两句诗)齐读后两句。引导学生用关联词填写后两句。
(不但)绿阴不减来时路,(而且)添得黄鹂四五声。
4.带着喜悦之情配乐诵读。
四、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1.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指名带着感情配乐诵读这首诗。
3.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4.齐诵本诗。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会写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近字比较:海—梅喊—减眨—泛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
梅、溪、泛、减: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教师范写,提示重点笔画。
溪:右部是“爫+幺+大”。
泛:最后一笔是捺,要写得平展。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教学板书] 1.古诗三首 绝句景物:迟日、春风、花草 动物:燕子、鸳鸯春光无限 惠崇春江晚景画中景物:竹、桃、鸭、芦芽…… 景中联想:鸭知水暖、河豚欲上 三衢道中梅黄→日日晴 溪→泛、山→行 不减→添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创设诗的意境,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进而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再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理解古诗,想象画面,体会当时的情景。同时放手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先理解词语的大概意思,再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结合创设的情境来引导学生理解全诗的意思。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空间和美的视野,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